春耕、夏作、秋收、冬藏,是体验农耕的最基础的体验,分院附属学校以“北京航天科普教育基地”为载体,将“劳动体验、航天知识、安全教育、民俗文化”打造一体化的综合实践课程。本次实践活动,学校重点打造 “田间课堂”,让学生通过农事体验,见证农耕的过程,深刻体会“粒粒皆辛苦”的意义与内涵,感受劳动之美。
5月19日,一场“走进农耕基地,体验农耕文化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,学校1-8年级200多名中小学生来到“田间课堂”,上了一堂别样的劳动课。
学生在绿油油的农田地边打卡
在“田间课堂”,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,了解了中国农耕文化,以及农耕知识。在种花生活动中,学生们脚踩黄泥,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解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果实的特点,一边种植花生种子。
学生们亲手种植花生
学生在体验推独轮车的时候,很多孩子开始掌握不好平衡,经过反复练习后逐渐掌握了要领。在挑担体验时,开始孩子所挑的筐晃的很厉害,筐里面的东西都掉了出来。通过这些亲身的体验,孩子们表示:看似简单的劳动,其实并不简单,我们终于体会了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含义了。
学生们体验推独轮车
学生挑担体验
为体验农耕的全过程,感受农民在收获后的喜悦心情,学生们还体验了舞龙、鼓乐演奏、绘制文创产品等民间庆祝活动。
学生们亲手绘制文创产品
学生们尝试舞龙感受农民喜悦的心情
学生们随着鼓点为舞龙的学生伴奏
农耕文化基地,涵盖红色文化、生活技能、生产劳动,公益劳动、安全教育、拓展训练、科技体验等,“五育”并举,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,把教育融入生活实践。从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来看,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经历,也提高了他们的劳动能力,还潜移默化地锻炼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