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突破“九年一贯制学校”=“小学+初中”的固有模式,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,提高教师在“双减”背景下的专业发展水平,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从多方面尝试打通中小学学段壁垒,促进资源有效整合,提升教师专业素养。中小学集体教学研活动就是其重要内容。
中、小学集体学研,是各学科(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文科综合组、理科综合组、体育艺术组)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,基于新课标的落实和学科教学实际问题解决,确定教研主题,开展跨学段听评课和主题研讨,并邀请专家对一贯制学科教学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系列活动。
跨学段集体教研过程中,各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认真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,研究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、学业质量标准。学科听评课中,教师们认真听不同学段教师的课堂教学,切身感受到小学、中学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,对为什么教、教什么、如何教,教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,真正提升了教师们对课标的理解与认识。
评课过程是各学段教师思维的大碰撞。比如初中语文组付海楠老师教授《卖油翁》完毕,小学教师们对字词的处理、教学环节的推进、教学任务的设置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陈沛老师肯定了小学教师的思考,并指出如果教师的听评课仅局限在自己学段的话,就可能导致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单一性趋向。只有多开展一些各学段统一的教学研究,才有利于打通壁垒,有效整合,让学生明确不同学段学习的相通之处、衔接之处、进取之路。
这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,利用各方资源,采取各种方法,集众家之长、互相学习、互相碰撞,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,对中小学教学的一贯性、知识学习的一贯性、管理方法的一贯性意义重大。校长指出,学校一定要发挥好九年一贯制的优势,特别是通过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,使大家知道所教知识从哪儿来、到哪儿去?实现知识的贯通、方法的贯通,如此,才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,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。
语文组教师集体听评课
数学组教师集体听评课
文科组教师集体听评课
理科组教师集体听评课
艺术组教师集体听评课